机构分析
本专题内容得益于中国资助者圆桌论坛发布的资助指南1.0版,转载请注明。
当你看中一个创意、一个项目方案的时候,你需要分析:
-
项目团队是否具备执行项目、实现成效的能力。
-
项目在机构战略中的位置。如果是边缘性的、短期性的项目,机构很难持续投入把事情做好。
-
项目对提升对方机构能力的价值。伙伴机构的发展,关系到项目的长期成效。
Why¶
如果你主要做机构资助,则需要分析:
-
目标机构是否是你希望支持的类型?是否具备发展潜力?
-
机构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突破点是什么?
加上以下变量:
最终得出:
因为人的缘故,总会有主观意识。我们可能因为:
-
太喜欢一个创意
-
太认同一种理念
-
太欣赏一个人
-
太喜欢一个事业
而忽略对机构的考察,调整成本将会极高。
What¶
机构形态千变万化,规模有大有小,管理风格各异,是否有名,是否获得过表彰,是否采用高科技,收费或者不收费,这些都不是判断机构好坏的标准。
好机构的标准只有一条:帮助特定的服务对象解决问题,创造价值。
在解决需求、创造价值这一逻辑上,非营利组织与商业组织无异,这几乎成为其存在的意义所在。
机构分析的维度¶
可以分为三个维度:
- 团队:理事会(如果有)、管理团队、工作团队的构成
- 业务:使命与业务战略、产品与服务体系、资源可持续体系
- 管理:项目管理、人员管理、筹款、财务、外部关系等
机构所处的阶段
- 初创:1-3年
- 成长:2-20年
- 影响力规模化:10-30年
- 衰退期/革新期:10-30年
一般情况¶
- 初创期机构较多,不稳定
- 绝大多数较为知名的机构属于成长期
- 进入“影响力规模化”阶段,需要创业者具有社会变革的雄心,同时思维模式和机构能力需要发生重大变化。此阶段的机构一般非常有名,很少有。
- 在机构发展的不同阶段,机构都会遇到一些危机,可能导致衰退甚至关闭。一家机构衰退的信号,也并不容易辨别。
初创机构考察¶
团队 | 业务 | 管理 |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特点 | 至少有1名创业者,机构主要受创业者驱动 | 有一些创业设想,持续感知市场,尝试不同想法 | 较少的资金和基于常识的管理就已足够,正规化管理不在优先序列 |
关键任务 | 吸引1-3位核心骨干 | 识别出服务对象1-2项关键需求,并据此设计产品和服务 | |
考察事项 | 是否有人真正投入;创业团队经验与学习能力 | 团队是否关注服务对象,能否根据需求设计产品与服务 |
成长期机构考察¶
团队 | 业务 | 管理 |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特点 | 机构出现1-2名管理角色,开始对主要创业者有补充和支持;有了建立理事会的需求;员工团队开始扩大,组织呈现一定结构 | 项目量开始增多,服务对象数量开始增长,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资源 提供方 | 机构内出现对管理的需求,机构内出现一定管理张力 |
关键任务 | •建立具备相应能力的团队 | 围绕1-2个产品,开始筹划业务模式,即包含资金筹措与服务供给相自洽的服务模式 | 建立管理规范,尤其是财务和项目管理规范 |
考察事项 | 创业者职业倦怠;把握业务方向的能力;创业团队从业务转向;管理角色的意愿 | 核心业务的供给质量;核心业务的成效情況 | 财务以及项目管理能否达标 |
影响力规模化机构考察¶
团队 | 业务 | 管理 |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特点 | 有较为规范的理事会;有较为稳固的核心管理团队,而且有相互分工;机构有了清晰的层级和部门分工 | 有了1-2项可待标准化的产品与服务 | 机构对外部关系、品牌、资金筹措的需求开始迅猛增大 |
关键任务 | 培养中层管理者;招募一批有职业精神的专业员工 | 围绕1-2项产品,扩大影响力波及范围 | 建立与业务扩张相适应的寿款、品牌能力 |
考察事项 | 创业团队的雄心;创业者是否实现角色转变;相关职能部门的能力 | 有待影响力规模化的产品是否有效,具有较广的适应性 ;业务模式的完善程度 | 管理规范化的基础;筹款、品牌等职能部门的筹备意愿与能力 |
衰退/革新其机构考察¶
团队 | 业务 | 管理 | |
---|---|---|---|
主要特点 | 管理者遭遇职业倦怠或 能力视野局限;机构管理出现一定混乱,人心不齐 | 产品项目过多,没有条理 | 内部管理死板僵化;上级忽视需求,员工应付上级 |
关键任务 | 机构关键领导人更替 | 业务剥离,塑造核心业务产品的品质 | 转变机构的管理机制与文化 |
考察事项 | 关键领导人的转变或者更替的可能性 | 转变业务管理的理念,主动剥离及革新业务的意愿与决心 |
专业能力¶
除通用能力外,机构如要取得成功还需具备专业能力,不同性质的机构,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也不同。
-
有些侧重专业技术,如研发、咨询、教育、IT公司机构
-
有些侧重市场能力,如农产品的销售,公平贸易等
-
有些侧重社区关系,如社区动员机构
-
有些侧重倡导能力,如权利导向的机构等
以及机构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储备(经验积累的结构性等)
How¶
在验证与改进的过程中,可以这样做:
- 阅读材料
- 实地考察
- 交叉印证
- (得出)总结报告
根据现有资料¶
- 公开资料(机构官网、机构年报、财报、机构微信公众号,核心管理层的微博和朋友圈、媒体报道、有关的案例研究或学术研究)
- 内部资料(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,我们可以列一些材料清单,请对方提供。例如:项目计划书、机构未来3-5年战略规划、机构财务信息详表等)
实地考察¶
-
访谈/讨论:
-
机构创始人、核心管理层、项目负责人
-
项目团队成员
-
机构财务、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成员
-
理事会成员
-
参与活动:
-
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对方项目活动
- 与对方机构人员讨论项目或机构事项
交叉验证¶
交叉验证信源:
-
典型服务对象
-
主要资助方中负责管理该机构项目的资助工作者
-
其它合作伙伴代表
-
同行机构
-
部分理事会成员
总结¶
-
分析与总结
-
分析机构是否符合资助范围与目标
-
分析机构有无巨大风险
-
分析机构的优势和能力
-
构思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资助方向与资助办法
-
分析报告
-
撰写机构分析报告(简明易懂,包含机构针对的问题、目标、策略、机构优势、风险的分析)
-
撰写资助建议(包括资助方向以及管理注意事项)
-
必要的时候,与决策委员会沟通
年度验证¶
-
分析哪些机构符合预期,哪些机构不如预想得好,哪些机构超出了预期,并分析当初分析时哪些地方做对了,哪些地方需要调整。
-
那些被排除的机构,他们后期发展状况如何,我们当初有无误判的地方。
-
不断优化判断的标准,收集信息的方式,并总结进行机构分析和调研的小技巧。
-
对合作伙伴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,分析不同的项目模式和机构管理模式,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:哪类肯定不能成,哪类成功的可能性大,哪类事项值得注意
Tips¶
-
尽量避免先入之见
-
实事求是,没有完美的机构
-
造成不足的原因是什么?
-
这项不足对于完成成果致命的吗?
-
这是可以修正的吗?
-
对方有修正的意愿和能力吗?
-
这是本次资助应该帮助的内容吗?
-
不是与理想模型比,而是同类横向对比
-
尽调深度要与资助力度匹配,不轻易做出资助承诺
-
谨慎对待所谓“直觉”
-
双向沟通,建立信任
-
让伙伴从机构分析中受益